11.“我”两次养鱼犯了同样的错误,这个错误是什么?(1分)

2019·江苏镇江卷】
阅读下面文言文(选段),完成9~12题。(13分)
余东园有小山,环山为池,畜鱼苗二千,比年视之, 头可一斤许,明年可二斤,又明年有三斤者。仅取数头, 即池无遗育矣。但见残鳞朽骨,零落山隈。伺之,见一獭于沟中,捕之不能得,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
余别畜鱼一千八百于塘桥池,池可二亩,一年有二斤者。明年六月暴雨后,死而浮者三,各四斤许,明日浮者十七,又明日浮者二十四,急取粪清数桶入池中,乃止。至冬则二年矣,举网捕之,余谓当得鱼数千斤,时有西乡人在旁曰:“可得三百斤耳。”网之,果得三百斤。余问其故,曰:“鱼多则水色带赤,此水色白,故知之。”问鱼苗几何?余谓一千八百石。西乡人曰:“多矣!”此池止可畜二百石,入草六七担,暑月大雨后,勿入草,草入鱼腹即胀,不能堪,头插泥中死矣。夏热,鱼不甚长,春秋长驱,冬长脂,一年即大者五斤,小者四斤,一无所损。若畜多即渐消谢,鱼亦不复长矣。
西乡人盖养鱼为生者,故知之甚悉。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,盖亦畜多消谢耳。獭固食鱼,岂至数千斤?若非西乡人言,獭亦冤哉。
(选自明·冯汝弼《佑山杂说》,有改动)
【注】①畜(xù):蓄养。②比年:到了一年。③隈(wēi):山或水弯曲的地方。④獭(tǎ):水獭。
9.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。(4分)
①头可一斤许(        )          ②网之,果得三百斤(        )
③问鱼苗几何(        )          ④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(        )
答案】 ①表示约数  ②用网捕  ③多少  ④从前    (意思对即可)
解析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。解答此类题目,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,尤其注意一词多义、通假字、古今异义、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。注意第①题“许”属于一词多义;第②题“网”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;第③题“几何”属于古今异义;第④题“向”古今异义。 答案为:①表示约数②用网捕 ③多少④从前。

10.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。
①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②獭固食鱼,岂至数千斤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答案】 ①我认为是水獭吃掉了我的几千斤鱼。(“谓”译错扣1分,倒装句式没译出扣1分。意思对即可)  
②水獭固然(或“本来”“确实”)吃鱼,怎么(或“哪里”“难道”)能吃掉几千斤鱼?(“固”译错扣1分,反问句式没译出扣1分。意思对即可)
解析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。翻译的要求是做到“信、达、雅”,翻译的方法是“增、删、调、换、补、移”,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、词类活用、一词多义、特殊句式等情况,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,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。 注意第(1)句是定语后置的倒装句,“吾鱼数千斤”翻译时应调为“吾数千斤鱼”。第(2)句是反问句,“岂……?”应翻译成“怎么(或“哪里”“难道”------)”。答案为:①我认为是水獭吃掉了我的几千斤鱼。②水獭固然(或“本来”“确实”)吃鱼,怎么(或“哪里”“难道”)能吃掉几千斤鱼?
 
11.“我”两次养鱼犯了同样的错误,这个错误是什么?(1分)
答案】 养的鱼太多。(答“畜多消谢”或“畜多”“鱼苗太多”也可得分,意思对即可)
解析】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。“我”两次养鱼所犯的错误,可用尾段“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,盖亦畜多消谢耳”提取重要信息“畜多消谢”来回答,也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为:养的鱼太多。
 
12.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述西乡人的养鱼经验。(3分)
答案】 从水色可以知道池塘中鱼的多少;能根据池塘大小确定放养鱼的数量;能根据放养鱼的数量确定投放草料的数量;知晓暑月大雨后不能给鱼喂食;知晓一年四季鱼的生长规律(或“状况”)。
解析】 此题考查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的能力。回答此类题目,要.整体阅读材料,全面把握材料;要准确审读题干,明确解题方向;要理清文章层次,认真分条回答。注意要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。由原文第二[余问其故,曰:“鱼多则水色带赤,此水色白,故知之。”问鱼苗几何?余谓一千八百石。西乡人曰:“多矣!”此池止可畜二百石,入草六七担,暑月大雨后,勿入草,草入鱼腹即胀,不能堪,头插泥中死矣。夏热,鱼不甚长,春秋长驱,冬长脂,一年即大者五斤,小者四斤,一无所损。若畜多即渐消谢,鱼亦不复长矣。]可分条概括:①鱼多则水色带赤,此水色白,故知之-----从水色可以知道池塘中鱼的多少;②此池止可畜二百石-----能根据池塘大小确定放养鱼的数量;③若畜多即渐消谢,鱼亦不复长矣---能根据放养鱼的数量确定投放草料的数量;④暑月大雨后,勿入草,草入鱼腹即胀,不能堪,头插泥中死矣----知晓暑月大雨后不能给鱼喂食;⑤夏热,鱼不甚长,春秋长驱,冬长脂--知晓一年四季鱼的生长规律(或“状况”)。
【译文】
我家东园有一座小山,小山四面是池塘,(我)在里面畜养了两千石鱼苗。到了一年的时候查看,每条鱼一斤左右,第二年两斤左右,第三年就有三斤的鱼了。(可我)只获得了几条鱼,池塘里就没有剩余的鱼了。只看见残缺的鱼身和腐烂的鱼骨散落在山弯曲的地方。我仔细探察,发现一只水獭藏在水沟中,(却)无法捕获它。我认为是水獭吃掉了我的几千斤鱼。
我又在塘桥池畜养了一千八百石鱼苗,池塘大约两亩,第一年就有了两斤的鱼。第二年六月的一场暴雨过后,有三条死鱼浮在水面,每条约四斤,第二天又浮起来十七条鱼,第三天浮起来二十四条鱼,我急忙取来几桶粪汁倒入池塘中,这种情况才停止。到这年冬天,塘中的鱼就养了两年了,张网捕鱼,我认为应当捕到几千斤鱼,当时有一个西乡人在旁边说:“大约能捕到三百斤鱼。”捕上来后,果然只有三百斤鱼。我问其中原因,他说:“鱼多水的颜色就会发红,这里的水色发白,所以知道。”他问我放了多少鱼苗,我说一千八百石。西乡人说:“多啦!”这个池塘只可以畜养两百石鱼,投放六七担草。夏天大雨之后,不能再投放草料,鱼吃了草,肚子就发胀,受不了就会把头插在淤泥中死去。夏天炎热,鱼不怎么生长,春秋季长身体,冬天长脂肪,一年下来大鱼五斤,小鱼四斤,一条都不会减少。如果畜养太多,鱼就会渐渐死亡,(存活的)鱼也不再生长。
西乡人因为是以养鱼为生的,所以知道得非常详尽。我这才明白以前东园池塘里的鱼,原来也是因为畜养太多而死亡的。水獭固然吃鱼,怎么能吃掉几千斤鱼?如果没有西乡人的话,水獭也要蒙冤了啊。
 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