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乙】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,解衣欲睡,月色入户,欣然起行。念无与为乐者,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。怀民亦未寝,相与步于中庭。

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,完成第2—4题。
【甲】马说
韩 愈
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故虽有名马,祗辱于奴隶人之手,骈死于槽枥之间,不以千里称也。
马之千里者,一食或尽粟一石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。是马也,虽有千里之能,食不饱,力不足,才美不外见,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?  
策之不以其道,食之不能尽其材,鸣之而不能通其意,执策而临之,曰:“天下无马!”呜呼!其真无马邪?其真不知马也!
 
 
【乙】记承天寺夜游
苏 轼
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,解衣欲睡,月色入户,欣然起行。念无与为乐者,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。怀民亦未寝,相与步于中庭。庭下如积水空明,水中藻、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。何夜无月?何处无竹柏?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。
2.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( C )(3分)
A.不以千里称也        称:著称     
B.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   等:等同,一样
C.怀民亦未寝      寝:卧室,寝室  
D.相与步于中庭       相与:共同,一起
【解析】寝:睡,卧。
3.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,不正确的一项是( A )(3分)
A.食不饱,力不足,才美不外见——吃不饱,力气不足,(它的)才能和美好的品质不被外人看见。
B.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——它鸣叫,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。
C.念无与为乐者,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——考虑到没有与我一同游乐的人,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。
D.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——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。
【解析】A项应译为:吃不饱,力气不足,(它的)才能和美好的品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。
4.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,不正确的一项是( B )(3分)
A.两文作者都有怀才不遇的经历,但两文所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。甲文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之情。乙文表现了作者在贬谪中旷达、坦然的心情,以及对生活中闲适、淡雅之美的领悟和追求。
B.两文写法不同。甲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,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,如用“祗辱于奴隶人之手,骈死于槽枥之间”来描绘千里马的悲惨遭遇。乙文采取分层写作的特点,第一层叙事,第二层写景,第三层便转入议论,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。
C.甲文表面是在谈马,其实是在谈人才,韩愈在文中强调了识别(发现)人才和善待(尊重、正确对待)人才的重要性。乙文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,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苏轼与张怀民之间的情谊,他们“同是天涯沦落人”,处境相似,情怀也一致。
D.两文文体不同,语言风格也不同。甲文是一种议论性文体,还带有寓言的色彩,语言通俗直白,寓意深刻。乙文是一篇散文小品,它以极少的文字,包罗了较多的内容,凝练含蓄,饶有趣味。
【解析】甲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。
 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