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自《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》有翻译 太子宾客分司西京谢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涛,字济之,世居富春。生十一岁时已如成人,尝与客谈论,往往能夺其客议。

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下面小题。
太子宾客分司西京谢公墓志铭
欧阳修
公讳涛,字济之,世居富春。生十一岁时已如成人,尝与客谈论,往往能夺其客议。十四岁诣州学,学《左氏春秋》,略授其说,即为诸生委曲讲论,如其师。稍长,居苏州。时天子平刘继元,露布至,守臣当上贺,命吴中文士作表章,更数人,皆不可意。公私作于家,客有持去者,吴士见之大惊,遂有名于南方,淳化三年,以进士及第,为梓州榷盐院判官。会两川盗起,攻劫州县,公乘贼未至,尽伐近郊林木内城中,且曰:“除贼隐蔽以修闭守之具,有余可给薪蒸,为久围之备。”身与士卒守堑壁,凡围百日,不能破。贼平,就除观察判官,赐以器币。
明年,知益州华阳县。县人苦兵劫,皆逃失业,朝廷下令,许民能倍租入官者皆得占其田,既而良田尽为大豪所夺,而逃人归者不复得。公至,则手判讼牒,以谓恤乱抚人,不宜利倍租,而使贫人失业,尽夺之,格其诏书不用。
真宗方考责能吏,公由兴国召见于长春殿,赐緋鱼袋,即日试于学士院。明日,边臣有急奏,天子诏且亲征。是时,大贼王长寿又劫曹、濮,真宗面语宰相,委公曹州,遂改屯田员外郎以往,至则缚凶人赵谏、赵谔,斩于京师,曹人以宁。使还,举州县吏三十余人,宰相疑其多,公愿署连坐以取信,朝廷从之,所举后皆为能吏。奉使举人连坐,自公始。
天禧五年,真宗葬永定陵,诏山陵使:道路所经,拆民庐舍及城门,以过车舆象物。公上言先帝封祀,行幸,仪物全盛,不闻所过坏民居,今少府治涂车明器,侈大非礼,且违遗诏务俭薄之意,请裁损之。书奏不听,以疾求去职,迁吏部郎中,直昭文馆,知越州。明道元年,转太子宾客。
公少以文行有名于时,自言吾于天下无一嫌怨,待士君子,必尽其心,虽人出其下,亦未尝敢懈怠。家居有法度,抚养孤幼,极恩爱,常时温和谦厚,真长者。所至必有能称,不幸中废以疾,不得尽其所为。及居西京,不关人事,惟理医药,与方术士语,终日不休。岁时,河南官属诣门请见,惨然肃洁,有威仪,不若老且病者。享年七十有四,以寿终。
(选自《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》,有删节)
5.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
A. 往往能夺其客议   改变
B. 除贼隐蔽以修闭守之具   清除
C. 格其诏书不用   搁置
D. 自言吾于天下无一嫌怨   嫌疑
详解】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。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“结构分析法”“语法分析法”“形旁辨义法”“套用成语法”“套用课本法”,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,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,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,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。D项,“嫌”,结合句意“自己曾说我于天下没有一丝嫌隙怨恨”分析,应该译为嫌隙,不满意。故选D。
6.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
A. 谢涛,浙江富春人,少时聪颖过人,后来移居苏州时,试写表章颂扬天子平定刘继元的功绩,其文大受吴中文士钦服,他也因此名扬江南。
B. 谢公任华阳县令时,当地田地被豪强占有,许多逃难归来的百姓无田可耕,他到任后亲自判决相关诉状,为穷苦百姓夺回被占土地,安抚百姓。
C. 谢公出使还朝后,向朝廷举荐了三十多名州县官吏,并让他们签署连坐状来取得朝廷信任,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举荐的都是贤能官吏。
D. 谢公温和谦厚,真诚地对待士人君子,所到之处必有让人称道的政绩,遗憾的是他因病而中途离职,未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。
详解】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。此类试题解答时,抓住题干,读全读准。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、原原本本地分析,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,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,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。
C项,“并让他们签署连坐状”错误。结合“使还,举州县吏三十余人,宰相疑其多,公愿署连坐以取信,朝廷从之,所举后皆为能吏”分析,出使还朝时,向上举荐了州县官吏达三十多人,宰相怀疑这也太多了,此公竟然愿意签署连坐状以取得其信任,朝廷这才听从了,而所举荐者后皆为贤能官吏。是“此公签署连坐状”。
故选C。
7.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
(1)十四岁诣州学,学《左氏春秋》,略授其说,即为诸生委曲讲论,如其师。
(2)今少府治涂车明器,侈大非礼,且违遗诏务俭薄之意,请裁损之。
详解】(1)(谢公)十四岁前往州学求学,学习《左氏春秋》,老师粗略传授其中的内容,他就能为学生们详细讲解,就像是他们的老师。
(2)现在少府备办送葬用的泥车冥器,盛大而不合礼制,而且违背了遗诏追求节俭的意思,请求裁减。
(1)“诣”,到,前往;“略”,粗略,前面需要补充主语“老师”;“即”,就;“为”,介词,替,给;“委屈”,详细、细致(古今异义词);“如”,介词,像;“其”,代词,他的。(2)“治”,整理,备办;“侈大”,盛大,宏大;“非礼”,不合礼制;“违”,违背;“务”,致力于,追求;“之”,助词,的;“裁损”,裁汰,削减。
 
8. 请简要概括谢公为政方面的特点。
有谋略有胆识、体恤百姓、唯才是举、勇于担当。
详解】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本文本内容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,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。解答此类试题,需要审清题干要求,如本题“请简要概括谢公为政方面的特点”,明确题目要求,然后回归文本,仔细阅读,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,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。
结合“公私作于家,客有持去者,吴士见之大惊,遂有名于南方”“公乘贼未至,尽伐近郊林木内城中”“身与士卒守堑壁,凡围百日,不能破”等分析,谢公有谋略,有胆识。
结合“则手判讼牒,以谓恤乱抚人,不宜利倍租,而使贫人失业,尽夺之,格其诏书不用”分析,此公一到任则亲手判相关的决诉状,说是救济难民,保护人民,不宜利其成倍的田租而使广大贫苦人失业,尽力夺回所占的土地,纠正其诏书而不采用。
结合“使还,举州县吏三十余人,宰相疑其多,公愿署连坐以取信,朝廷从之,所举后皆为能吏”分析,谢公唯才是举。
结合“公上言先帝封祀,行幸,仪物全盛,不闻所过坏民居,今少府治涂车明器,侈大非礼,且违遗诏务俭薄之意,请裁损之。书奏不听,以疾求去职”等分析,谢公勇于担当。
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,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: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,因此可因文来定义,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。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,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。可采取代入原文法、课内回顾法、成语迁移法。可将词义代入文中,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。结合语境,理解实词含义,要注意一词多义、古今异义、通假字、词类活用等。要分析形旁,推求字义。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,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,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。
【参考译文】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